【国庆征文】强国复兴梦:我国工程机械后市场的创新与转型
2024年10月08日15:02
【编者按】
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半岛娱乐网积极响应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号召,以“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发起了面向全行业的征文活动。这不仅是一次展示自身创新发展成果的重要时刻,更是一次思想的盛宴和精神的洗礼。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激发全行业同仁的爱党爱国情怀,弘扬爱岗敬业精神,为工程机械行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将陆续在官微和网站推出精选文章,展示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工程机械行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讲述行业企业、同仁与国家共成长的故事。每一篇文章都是对“强国复兴有我”精神的生动诠释,是对创新奋斗的深刻理解。字里行间,让我们一同感受这些故事背后的温暖和力量,体验时代律动,凝聚前行力量,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阔征途上书写新的篇章。
《强国复兴梦:我国工程机械后市场的创新与转型》
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半岛娱乐网开展以“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我虽然已经退休,但是“强国复兴有我”却令人感动。我结合自己40年工程机械科研、教学、培训等专业实践,就我国工程机械后市场发展谈一点粗浅看法。
工程机械后市场是以用户购买工程机械为标志,工程机械转移到用户手中,安装调试、使用、保养维修、租赁、更新改造、再制造等,直至报废,这段时间是工程机械后市场时期。
在工程机械后市场时期,工程机械的两个属性: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产权分别发生不同变化。如果用户在购买时,一次性付款,则工程机械有形资产产权从购买之日就转移到用户手中;如果用户利用融资或分期购买,直到全部融资或还款到期,工程机械有形资产产权才能转移到用户手中。工程机械无形资产产权,如品牌、商标、各类专利权等,在工程机械全寿命周期中都归属于工程机械制造企业。
从以上工程机械后市场产权分析可以看出,在后市场,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与用户共同拥有工程机械产权(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形成一种合作关系。一般而言,制造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价值往往远大于单台或几台工程机械有形资产价值,这就决定了后市场中制造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因此,我提出,在后市场中,用户应该听从制造企业对工程机械操作、保养、安全、维修、更新、改造、再制造等的规程、要求等,并严格按照执行。我一直不赞同“用户是上帝”的观点。
在工程机械后市场中,制造企业与用户是合作关系。用户投入有形资产,制造企业投入无形资产,共同组建一个以一台或若干台工程机械为单元的经济体,双方协同管理,确保经济体(工程机械)创造最大效益,确保工程机械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
回顾我国工程机械后市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成1949—1990年,1990—2010年,2010年至今,3个发展时期。
第一时期(1949—1990年),可以称为“传统后市场时期”。这一时期,后市场以“维修”业务为主,又分为事后维修与计划预防维修。在工程机械保修期内,维修工作由制造企业完成,出了保修期,维修工作则主要由用户负责。
这一时期,用户除了配操作手外,往往还需要自己配专业维修人员、维修车间、配件仓库等。
第二时期(1990—2010年),可以称“现代后市场时期”。这一时期,后市场中,制造企业与用户的分工依然是保修期内,制造企业负责;保修期外,则以用户为主导。区别于第一时期的是,用户开始摒弃“事后维修与计划预防维修”,转而尝试利用“点检”“状态检测”等手段,“视情维修”;尝试“租赁”“快速折旧”“技术型更新”“再制造”等。
第三时期(2010年至今),可以称“回归后市场时期”。这一时期主要特征是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的觉醒。随着工程机械存量市场增加,甚至有的机种趋于饱和,而增量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制造企业开始聚力后市场。从前面工程机械产权分析可以看出,制造企业拥有工程机械全寿命周期无形资产产权,理论上奠定了制造企业全过程参与后市场的基础,而不单单局限于保修期内。
这一时期,制造企业与用户在工程机械后市场的分工更加清晰:用户只需要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正确、安全操作工程机械就可以了,其他工作全部交由制造企业来完成,后市场主角由用户转换成制造企业,所以,我称为“回归后市场时期”。据统计,这一时期,制造企业的利润超过一半来源于后市场。另一方面,也为用户减少了成本,用户不再需要配专业维修人员、配件仓库、维修车间等。用户使用工程机械,日常主要工作转向管理操作手,要求操作手做到:按规程操作、安全操作、不随意改装、按要求选购易耗品等。当然,制造企业也可以随机配备操作手。
这一时期,制造企业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所有保障工程机械正常运行的工作,还借助工程机械数字化手段,定期为用户提供工程机械技术经济分析报告,如工程机械月报表、季报表、年报表;工程机械更新技术经济评价报告,为用户提供原型更新、技术型更新、再制造等决策报告;甚至可以反馈操作手作业质量与效率,协助用户管理操作手。
比如,当下国家鼓励加速工程机械更新。实际上,对于存量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已经建立了“一机一档”,工程机械技术状态比用户还清楚,可以为用户提供技术经济评价报告,给出更新方案,为用户更新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这一时期,制造企业与用户属于共同合作的双方,协同管理以工程机械为单元的经济体,确保工程机械安全、高质、高效、绿色创造价值,实现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
工程机械智能化、数字化技术不断成熟应用,为工程机械后市场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工程机械后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更离不开工程机械设计的变革,我称为“面向N设计”。比如,“面向等寿命设计”,可以省却后市场修理的许多工作,也加速了工程机械更新换代。
“面向差异化设计”,确保了后市场用户不轻易丢失,当然也减少了使用非制造企业渠道零部件带来的质量风险。
“面向再制造设计”,这是与“等寿命设计”相逆的设计。设计之初,就将零部件寿命长短分开,形成易耗件、更换件、再制造件等,是一种非等寿命设计。
“面向便捷更换设计”,这为后市场维修换件工作铺平了道路。
“面向管理数字化设计”,主要包括工程机械与操作手、工程机械与制造企业后市场服务人员、几台工程机械之间的人机会话、机机交互、数据获取、数据分析、报告输出等人机管理功能。
“面向产品增值服务设计”,是制造企业利用产品数字化集群优势,通过对不同区域产品使用过程中开放性数据获取、分析,为用户提供从原料供给、工程机械状态跟踪、到寻找新工程项目、租赁等一体化增值服务解决方案。
总之,工程机械后市场的发展,不是单一“后市场”问题,涉及到宏观经济政策,如强制更新、强制报废、环保要求等;涉及到智能化、数字化应用水平;牵扯到产品设计、制造企业营销模式、机制等;涉及到用户认知、用户需求、市场变化、同行业竞争等;涉及到工程机械寿命周期全过程的方方面面。加强制造企业决策者、后市场服务人员、用户决策者、操作手等培训,是“回归后市场”的不二法门。
我国工程机械后市场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认为,制造企业应该拿出与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制造升级、营销与市场等同等的重视程度,优化资源配置、优化资本投入来促进工程机械后市场繁荣、健康、持续发展。
注:本文初稿完成后,承蒙以下同志提出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焦生杰(长安大学)、张西农(协会筑养路机械分会)、李勇(徐工集团)、任化杰(江苏集萃)、夏哲奇(三一集团)、王希仁(福建铁拓)、孔德锋(山东力拓)、郭振东(济南柳工永安)、赵永强(济南柳工永安)。
来源:山东交通学院工程机械研究所原所长、教授|张铁
市场动态
更多>>行业展会
bd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