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开启中国工程机械发展新征途
2013年11月22日14:23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殷正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下午好!非常荣幸能有今天这样的机会,与各位一起交流分享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经验和体会。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创新驱动,质量优先,结构优化,绿色发展”,在行业面临转型调整的形势下,讨论这样一个主题是非常合适,也非常必要的。
经历了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十年间,“增长”始终是行业的主旋律,是我们关注的首要问题,甚至是多数企业的唯一选择。谁都无法否认,正是因为增长,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赢得了世界性的认可和尊重。然而,一味强调规模的增长,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产能过剩、经营质量不高、核心技术不多、品牌影响力不强、资本运作能力不足等等。当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走到了转型调整的关键时刻。我们迫切需要反思我们的发展,更加注重以新的发展理念、新的产品和技术、新的国际化战略,开辟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更加注重新理念的培育和夯实
行业的转型期,决定了企业经营行为必然随之转型。而这种转型,是以新的经营理念的树立为前提的。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当更加注重培育和夯实三大理念。
1、经营质量优先的理念。
如果说前一个十年,是规模增长的时代,那么下一个十年,是经营质量为王的时代。
我们过去强调规模的增长,是行业发展的客观现实。因为在市场快速增长期,我们首先必须提升产能,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在跨国企业有着强大影响力的环境中,中国企业如果不做到足够的规模,也就不足以与跨国巨头同台竞技,不足以在海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我们现在强调经营质量,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我们看到,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平均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利润、人均资产分别只有世界顶尖企业的12.95%、29.62%和1.57%左右;平均盈利水平只有世界工程机械企业平均盈利水平的12.06%。这种差距决定了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历经十年的较为粗放的增长之后,必然会追求一个精细化、效率化、资源配置最优化的时代。经营质量不高,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被时代淘汰。
2、竞合的理念。
竞合,意指既竞争又合作。工程机械行业的快速成长,离不开完全竞争的环境。正是众多的不同体制、不同地域、不同体量的行业企业一起同台竞技、各施所长,激发了各自的活力,造就了这个行业的精彩纷呈。
然而,同行企业间关系又不仅仅只是竞争关系。在一个行业走向成熟的阶段,我们更应当秉持一种竞合的理念。同行不应是对手,而应该是伙伴;不应是敌人,而应是战友。因为行业的和谐,有赖于每个企业自身的行为;行业的未来,也是我们共同的未来。企业在高端技术、内部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应当开放竞争,让我们能时刻感受到市场的压力,以保持斗志,竞相发展;在通用技术、配套资源、净化竞争环境等方面应当通力合作,以打造行业新形象。竞合理念,应当成为行业成熟度、企业成熟度的重要标志。
3、软实力的理念。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文化力的积极引领,没有精神世界的极大富足,没有文化创造力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即使具有相当的物质科技硬实力,也不可能长期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企业更是如此。如果说前一个十年,是依赖有形资产增长的年代;那么,下一个十年,将更多地彰显企业无形资产的力量。一个企业的品牌形象、精神文化、管理能力等等,将成为决定企业能走多远的最重要的因素。
早在2000多年前,老子就倡导“以柔克刚”,可以说,在中国企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软实力的重要性不亚于硬实力。共同的愿景、健全的心智、开放包容的心态是成就世界级伟大企业的必备条件。这当是中联重科和所有行业企业的努力方向。
二、更加注重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夯实
科技创新是制造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结构调整优化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不竭动力。经过了十多年的快速增长,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已经掌握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与国外同行数十年的积累比起来,我们的技术和产品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制约当前工程机械发展的关键技术方面,比如,轻量化模块化设计技术、高性能机电传动技术、机电液对象建模技术、物联网技术、高可靠液压传动技术、流体节能技术、智能制造技术、产品可靠性试验测试技术等,需要举全行业之力,以全球化的视野,整合各种优良的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推进技术创新模式由跟随型向引领型转变;
在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方面,工程机械行业未来一定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核心,以此推动产品创新、制造技术创新、生产甚至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因此我们要加速信息化进程,提高创新设计能力,延伸制造业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
在绿色制造方面,我们应当通过贯彻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开发高效率、低消耗、低排放的绿色制造流程,降低制造业能源消耗总量,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倡导绿色产业文化;
在结构优化方面,只有不断地利用新技术来提升产业的技术含量,增加中低端制造业比较优势,才能实现优势产业的升级;在形成世界级的跨国大企业的同时,也要培育出一大批充满创新活力、“专精特”的中小企业,优化产业的组织结构。
总之,要让行业走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行业创新能力也必须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中联重科101米碳纤维臂架泵车、D5200塔式起重机、2000吨级轮式起重机、ZCC3200履带式起重机等产品,不仅仅是中联重科一家企业的成绩,而是全行业共同努力的结晶,折射的是一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因此,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夯实,开启一个中国工程机械革命性创新的时代,是我们行业共同的责任。
三、更加注重国际化能力的培育和夯实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走出去”,已是大势所趋,而且我们也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在全球化时代,我们应当更加注重企业国际化能力的培育和夯实,走出一条新型国际化之路。
国际化,绝不仅仅只是把产品从中国卖到海外、把人派到海外、把工厂建到海外,而是去融入全球产业生态,去做一个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人文地域共同支撑起世界级企业。所以,当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战略、管理、技术、文化都以全球为维度时,“走出去”将不再意味着只从中国出发——世界既是我们的目的地,也是我们的出发地。
走出去,是进入国际大循环的竞争,是速度与耐力的比拼。在这场赛跑中,欧美跨国公司比中国企业起跑的时间早、速度快,管理理念、技术资源、本土化能力等远强于中国企业。他们早已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打开通道,早已形成国际竞争和规则。
同一赛场、起点不同、速度不同、差距不小,这就是我们走出去面临的现状。因此,起跑晚了别人几十年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尤其需要“跳级”发展,需要比别人更快的速度,需要走出一条新型国际化道路。如果我们的国际化之路仍旧依赖于卖产品、派人员、建工厂,依赖于把在中国发展的老模式复制到海外,则无异于用“走”的速度和别人赛跑,我们将永远赶不上领先者的步伐,甚至会被越甩越远。
因此,我们要谋全球而非谋中国,我们的出发地不能仅仅在中国,更是在全球各地;这种新型的国际化道路,不能仅仅按部就班地等待自然生长和进化,更要通过借力来实现“跳级”式的发展。这个“力”,就是国际资本市场。借力国际资本市场,适时进行海外并购,才能使中国企业的制度、管理、技术、文化和价值观高位对接、快速成熟,才能与跨国公司站在同一水平线、处在同一个重量级。一次跨国并购就是一次国际化的成人礼,就是一次跨越,就能不断拉近与领先者的距离。
所以说,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产品走出去、人员走出去、企业走出去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培育资本运作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以世界为维度,在资本市场的催化下,才能花开全球,跳级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看,我们的出发地不仅仅是在中国,而在全球。
尊敬各位领导、行业同仁,我们处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同在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行业,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和理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给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让我们携起手来,在一个更加开放、规范的市场中,不断发展壮大,一起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新征途、为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升级奋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