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工程机械的机遇和挑战”主题论坛第一场嘉宾对话实录
2016年04月02日10:42
2016年3月28日,(以下简称协会)第五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在四川省泸州市隆重召开。会议同期,以“中国制造2025--工程机械的责任和担当”、“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工程机械的机遇和挑战”为主题设置了两场分论坛,来自行业各专业领域近40家企业的代表汇聚一堂,共同分析形势、交流破困之道、探寻创新发展之路。
“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工程机械的机遇和挑战”主题论坛现场
29日上午,在协会副秘书长尹晓荔和协会信息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周贤彪共同主持下,“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工程机械的机遇和挑战”分论坛第一场高端对话开始。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郭学红、北京天施华工国际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乔健、陕西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宏军、中交西安筑路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向阳、青岛科泰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录廷和河北宣化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之胜等六位嘉宾围绕“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工程机械的机遇和挑战”的论坛主题就行业关注的热点和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展开深度对话和现场交流。
论坛对话嘉宾
以下是“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工程机械的机遇和挑战”主题论坛第一场嘉宾对话实录:
主持人尹晓荔: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是副秘书长尹晓荔,欢迎大家来参加今天的“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工程机械机遇和挑战”专题论坛。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总体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明显趋缓,投资力度减弱,市场需求疲软,包括工程机械在内的工业领域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而目前我国传统出口地市场已经接近饱和,短期内需求难有大的增长,所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着消化过剩产能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工程机械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国际化竞争力的持续提升,行业企业走出去的愿望和实力也在不断的增强。
2015年3月5号,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推动工程机械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随后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5月,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指导意见》。
今天,借第十四届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举办之机,协会以“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为主题,组织今天的专题论坛。就是希望通过来自行业各领域的企业代表的对话和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抓住机遇,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开拓国际市场,打造国际品牌,并针对走出去遇到的问题研究应对的策略。分享走出去成功企业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以促进企业快而稳地走出去,促进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转型升级,为行业企业摆脱当前的发展困境出谋划策。
下面有请本次论坛第一场的主持人--中国工程机械协会信息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周贤彪上台主持对话。同时有请本场的对话嘉宾:
主持人周贤彪:刚才尹晓荔副秘书长对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走出去”战略及本次论坛设置背景已讲得非常清楚了,下面请各位嘉宾介绍各自企业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以及“走出去”方面的情况,介绍成果,交流应对问题的策略,并提出政策性意见和建议。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郭学红副总裁:“一带一路”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也是一个国家战略。为工程机械企业包括装备制造业缓解目前遇到的一些问题或者说压力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机会。那么我们如何来抓住这些机会?我想有这么一些方面的思考跟大家一起交流。
第一,作为“一带一路”的主力,它的聚焦是以工程承包企业为主。而我们工程机械跟工程承包企业是一个密切的上下游的关系,我认为第一个应该做好的工作是加强与工程承包企业的合作,“借船出海”。当然不是说我们自己不能造船出海,那个也是一条路,结合“一带一路”这个主题,我认为借船出海,应该说是其中更重要的一个方法。国内的装备工程承包企业这么多年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仅是在发展中国家,在很多的发达国家,我们对外承包企业都占据了很大部分高端工程的建造市场。大家都知道,20多年前这些对外承包企业在国外施工的时候,选择的基本都是国外品牌的设备。那么随着我们国内装备制造企业的努力,最近十多年这个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是我们的装备已经能够满足这些施工企业各种各样的需求,所以国内的工程机械设备已成为了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在装备采购时的一个自然选择。我们应该紧紧盯着这些项目,做好他们的保障工作,跟随他们一起走出去。
第二,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项目很多是靠亚投行资金拉动的,也是定向的。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觉得在项目施工采购国内设备方面还少了一些政策层面的支持。比如说对中国的施工企业“走出去”到国外施工、选用中国的施工设备,能不能有一些特别的政策支持?以提高他们“走出去”和采购国内设备的积极性,一方面可以提高中国施工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对我们工程机械制造商来讲也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拉动作用。
第三,作为工程机械制造商,我们应该把设备做得更好,以更好的设备的状况去服务这些企业,包括我们的备件供应、技术服务支持等,应该讲很多企业在做这个工作,比如在海外建立配件中心库,培养服务队伍。但是更多的企业可能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些工作做得不到位。我们绝对不能只是简单地把设备卖出去,而一定是要把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务都做好,能够给我们的工程承包企业提供全方面的支持,能够让他们在使用设备时真的没有后顾之忧,对他们的保障到位了,我们的合作模式也才能持续,工程机械行业才能发展。
当然还有就是我们自己“造船出海”,跟在座的这么多企业一样,中联也在做这样的工作,比如在国外建设工厂、建设基地等等,只是具体做法,每家企业企业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区域的需求,战略可能有不同的选择。
总的来讲,“一带一路”是国家战略,对我们来讲也是大的机会,我也希望行业的企业都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在国家大战略的引领下,为行业争取一个比较好的未来。
主持人周贤彪:我们今天的论坛对话有两个内容,一个是“一带一路”的这个战略,另外一个是“国际产能合作”。在座的有四家企业的产品特征非常鲜明,都是路面机械,比如压路机、推土机等。接下来就请陕西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杨宏军董事长介绍他们的一些情况。陕建刚刚完成新址搬迁,此前行业媒体也都为此对杨董事长做了一些采访,在此也恭喜陕建乔迁之喜。
陕西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杨宏军董事长:3月25号陕建因搬迁新厂,邀请了行业媒体及客户朋友们到新厂参观,谢谢大家对公司情况的宣传报道。去年以来,陕建通过发行股份、募集资金、重组并购了两家企业。现企业通过并购后的总资产达到60多亿,净资产38亿,负债率42%,目前路面机械这一块儿我们既有制造,也有租赁。对内来说“制造”和“租赁”是一体发展的计划,不可分割。
谈到“一带一路”“走出去”,我个人没有大的宏伟蓝图,但通过去年的重组,我认为企业“走出去”的关键是要做好地域文化、企业文化、企业实力的重组融合。去年我们考察了东南亚好多国家,在很多地方也都设立了办事处,我们试图与当地人文很好地结合,包括台湾。但“走出去”其实还是很难的,因为这不同于简单地把设备拉出去卖给客户就可以。但我们对“走出去”还是有信心的。相信同行的朋友们和我们一样,也有“走出去”的愿望,希望行业企业能抱团走出去,在国外形成合作体,共同应对国外市场。
在国际产能合作方面,我们也一直在努力探索。目前国外的租赁行业比较发达,而我国工程机械市场保有量很大,我认为国内市场的设备可以参与到国外的租赁业务中去。我们正与菲律宾谈租赁合作,把国内的好的、但不适合国内施工的工程机械放到国外去租赁,这样可以给国内工程机械市场挪出发展空间。
主持人周贤彪: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尤其是推土机行业有一个历史悠久的企业,它就是“河北宣化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下面请河北宣化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周之胜总经理来介绍一下他对“走出去”的见解。
河北宣化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周之胜总经理:首先感谢协会安排这个机会和大家做交流,今天的主题是“一带一路”。我个人认为“一带一路”是国家的一个长期战略,而不是一个短期即可见成效的项目。如果企业认为完全依靠“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即可改变工程机械行业当前所面临的艰难的形势,我认为这是错误的想法。
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是有滞后效应的,即便是“一带一路”快速推进,也不能完全解决工程机械行业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觉得无论要抓住“一带一路”这个商机,还是维持企业的生存发展,最重要的是转型升级,注重质量,以质量求发展,不以规模和产量论成败。
工程机械行业在前期突飞猛进的发展中,行业其实蕴藏着很多固有的深层次问题。市场的快速发展让大家头脑比较发热,在“量”上做了大量文章,在“质”上没有提升。我们的产品严格讲,现在真正达到世界级的产品很少。我们和国际的老大和老二的产品在一些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如果拿着我们现在这种产品去走向国际市场的话,是没有市场的。我个人认为要通过当前严峻的挑战逼着自己转型升级。现在好多企业我觉得做法很对,在收缩战线,出售资产,同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对产品进行全面提升。达到三阶段排放标准,把产品真正提到世界级,这样才有机会走出去,融入世界工程机械大家庭。
就我们企业来说,由于我们现有的很多产品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差距很大,所以我们必须用超越的办法,一个非常规的办法赶上去。我们要抓住这个整合的机遇,把自己的产品链重新理一下,以更好地面对国际市场,使我们产品的技术等级、可靠性、舒适性、环保和节能向世界级产品靠拢。这几年宣工走了很多的弯路,但是我们有一支很好的团队,对于未来发展我们还是充满信心的。
对于“一带一路”,我们的看法是“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应该说是相对落后,无论是交通还是人文、经济都是比较薄弱的,如果说我们没有做好前期的准备,包括保障,盲目地进入,我觉得也是有风险的。现在有些“一带一路”的工程要求厂家先提供设备,不付款,设备款项只能根据工程进度分期分批付,我觉得这个有风险。当然,“一带一路”是一个机遇,一些风险也是会逐渐地减小,但当前我们要能看到风险,注重防范。
关于国际产能合作,我个人认为条件有待完善。在整机方面,比如中国机械在白俄罗斯有一个工业园,这本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在那可享受关税免除。但同时当地政府对于享受免税政策是有要求的,如安排当地就业率及当地零部件制造的比例达不到要求的话就享受不到这个政策的。有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工业落后,在那边做零部件更不可能。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不同观点。总的来说,不论面临什么机遇或挑战,最重要的就是:逼着自己升级换代、降低成本,提高自己的内在功力,迎接挑战。
主持人周贤彪:讲得非常好,因为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情况,周总注重风险的防范我认为也是非常正确的。
河北宣化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周之胜总经理:我补充一下,目前咱们各个公司都有设备在施工现场,服务是一个大问题。我今天倡议一下,就是我们有做推土机的,有做起重机的,大家能不能成立一个联盟,共同在一些区域设立服务配件中心?现在大家都是各做各的,能不能有一个联盟?我提一个倡导,大家一起做到资源共享,谢谢。
主持人周贤彪:周总的倡议很好,会后我们可以研究讨论一下。下面有请中交西安筑路机械有限公司杨向阳董事长演讲。
中交西安筑路机械有限公司杨向阳董事长: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正式提出来是近两年,实际上我们中建交在很多年前一直在争取开拓海外市场,特别是我们作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先行者和国家主力军,在“一带一路”沿线已经深耕很多年。中交西筑是交建旗下唯一从事工程机械的老牌企业,今年已经57年了,57年实际上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围绕着黑色路面“建”和“养”的装备在做研发。在产业链里面,我们是一个装备的提供者,针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我们提出了自己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两翼就是我们过去形成的两个平台,一个是中国路桥,一个是港湾,来带领整个集团向海外走出去。这个带领就是要把我们的设计能力,我们的各个施工局,我们的装备企业产业链带出去。在实践过程中,从去年开始这些平台的巨大作用明显发挥出来了,像我们的中国路桥以传统的海外道路建设、铁路、公路建设总设计、总承包为主,带动我们产业链下游企业共同发展。中国路桥在海外的道路建设中的路面设备基本上是我们来全力提供和保障的,同样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主要还要跟其他央企进行深度合作,来携手走出去。也就是说当前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我们主要还是以紧随我们国家的基本建设企业走出去为主,跟着他们走出去。
在自主走出去方面,我们过去很早就开始在海外开展代理销售和海外直销,也尝试着和海外的一些机构搞一些产能合作。但是做成功的相对比较少,因为咱们对所在国的政策,包括产业链体系的研究还是不够。特别是需要我们这些装备的国家,其的制造业能力和水平都比较差,我们在这种地方发展风险相对比较大。虽然很早以前我们就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了一些探索,也有很多装备在那个地方提供服务,但是我认为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大的体系。“一带一路”对于企业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可以跟着我们国内的施工企业走出去,为他们提供增值服务,创造价值。
在我担任公司主要领导的两年时间中,由于市场的下滑,企业毛利下降,在这么一个困难的局面下,我们还是坚持以修炼内功为主。我的观点是做装备的企业存在的价值,就是要为客户创造价值。你能够为客户创造多大的价值,你就有多大的存在价值。我们围绕着“以价值创造为核心,以价值创造者为本”,对企业内部进行组织架构、生产组织方式、激励模式、薪酬体系等等变革。作为一个传统的老国企,跟其他企业相比改革的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只能把研发和创新、市场和服务这两头都做强,中间把产品做精。一层是做精品,一层是核心的部件自己做。我们一直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以客户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来进行我们制造业供给侧的改革。过去大家都有一个偏见,特别是一些客户喜欢用洋品牌。这两年下来,我们推出了很多客户喜欢的新的装备,我们的产品全线升级换代。在经过了两年内功修炼之后,我们欣喜地看到现在我们的市场客户也在分化,原来对我们国家装备有偏见的一些客户开始通过试用和考察之后,觉得国产装备的产品品质、细节越来越好,服务保障和价值创造能力越来越强,所以我们提出了打造筑路机械专业领域的国际一流品牌。习总书记讲过:我们要有战略自信、文化自信等,我认为企业也要有自信,对我们的国产装备、国产品牌也要有自信,所以我倡导在这个领域要给我们国内的这些企业机会。
所谓的国产品牌就是说在中国看它是国内的品牌。随着中国融入全球社会,在国际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站在国际看我们就是国际品牌,我们要有这个底气说我们也是国际品牌,。希望媒体朋友、还有我们的协会,还有我们的客户朋友能够给予支持、认同,中国的国产品牌迟早会成为国际一线品牌,这是我们这些年奋斗的目标。
主持人周贤彪:谢谢杨总,在我们的行业里面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企业就是青岛科泰。这家企业原来是做贴牌的,但开始自己做产品后,又迅速成为了行业品牌。下面就请青岛科泰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姚录廷总经理来介绍一下他们是如何打造品牌产品的。另外再补充一点,刚才周总倡议建立一个联盟,实际上青岛科泰早就发起了一个产业联盟,这个联盟现在在国内,但这种模式到底现在是什么样的情况,能不能复制到国外,也请咱们姚总来介绍一下。
青岛科泰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姚录廷总经理:各位领导早上好,首先感谢协会提供了这个一个让大家交流的机会。青岛科泰可能大家还不太熟悉,因为这个企业只有13年的时间,前6年我们是给福田贴牌的,2009年之前,福田在海外销售的所有的压路机都是青岛科泰的产品。2009年之后青岛科泰的产品才正式用自己的品牌进入国内市场,2010年之后品牌开始进入国际市场。所以青岛科泰起步时间比较短,而且产品只专注做压路机。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个做路面养护机械的是西筑,在西筑之后,只有青岛科泰是只做压路机一个产品的企业。专注做一个产品的结果就是,在工程机械连续几年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压路机行业唯一连续三年增长的国内的品牌就是青岛科泰。企业这么小,时间这么短,品牌也没有这么响,为什么在行业下滑的时候它能连续三年都增长?这一定有它深层次的原因。我结合今天的这个主题来说,归根到底就是做好产品。今天论坛的主题是“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我认为不管是“一带一路”还是“三带三路”,你的产品不行也没你的份,跟你有什么关系?所以说我认为“一带一路”从国家的战略层面确实是非常高明的一个战略,非常高大上的一件事。因为在2009年、2010年,我们这个行业和我们国内的经济一样狂热了两年,行业很多企业头脑发热,盲目扩大产能,大搞产业园区建设,结果很多生产园区还没有建完市场就变了,造成产能过剩现象严重。
现在国家提出来“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战略,想让中国的过剩产能转移出去,这是一个好的想法,但走出去靠什么?靠说不行,靠吹不行,靠你的产品才行。没有产品你想走出去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想题目虽然高大上,但是具体到做企业的,我想你恐怕还是要集中精力把你的产品做好。我自认为青岛科泰就是做好了产品,所以才能在行业连续3年下滑的情况下逆势增长,我认为最核心的还是产品。几年前我就认为机械制造的压路机在中国的市场上要不了几年会被忘掉的,所以我们开始就专注做液压的压路机,而且性价比很好。我建议行业压路机生产企业把机械压路机淘汰掉,不要再生产材料消耗高,效率低又不环保的这种产品了。
另一方面,我认为通过“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走出去”转移过剩产能,要有“想去赚1个亿,做好赔5个亿的想法”,不要以为国外的钱那么好赚。所以我觉得我们能做的准备还是把你的产品做好,因为机会是留给你的好产品的。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如果产品没有相对优势,一定是不会长期发展的。
主持人周贤彪:今天在座的五家生产企业都是咱们走出去和产能合作的一线部队,我刚才讲了咱们国家的部队也在进行转变,现在有一个叫做战略支援部队,要打仗的话在咱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大家一起去行动。主力部队作战以后还有一些战略支援部队来支援,包括外交、金融、也包括媒体,另外我们还有一个非常的部门,就是帮助把我们的产品向全世界进行展示。下面有请北京天施华工国际会展有限公司乔健总经理讲一下是如何为我们的国产品牌“走出去”做好展览、展示服务工作。
北京天施华工国际会展有限公司乔健总经理:大家上午好,今天参与这场对话的几位嘉宾都是来自行业知名的生产企业,唯一我是来自于服务我们各个制造型企业的展览公司,同时我们也是协会参与主办的BICES行业展会的具体承办方。非常感谢行业企业一直以来对我们的支持和厚爱,也感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能够从展会服务业的角度来谈谈我们对于“一带一路”的看法。
“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作为国家战略,给了我们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之所以这样讲,我想有两点很关键,第一,“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全球60%的人口,而GDP总额只约占全球的30%,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目前6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本上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还不是很高的地方。而且不管是非洲、南美、中东欧还是南亚,这些区域原本就是我们工程机械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区域。第二,随着“一带一路”上升到国家战略之后,国家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包括亚投行等国家投资银行的建立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的落实,甚至我们国家领导人外出的时候,亲自做推销员,这为我们工程机械企业在这些国家拓展业务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第三,“一带一路”的前提是互联互通,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程机械行业的关系最为紧密,所以毫无疑问,“一带一路”未来几年,应该是工程机械行业的一个难得的机遇,我们必须抓住。那么围绕着这样的一个大的趋势方向,怎么更好的顺应“一带一路”这样的一个政策,在“走出去”方面如何服务好中国的制造企业,我们也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目前很多企业走出去很大程度上是依托中国大的承包商、建筑商、施工商共同走出去的,而北京正好是这种大型施工、建筑企业所属的行业商会、协会相对比较密集的区域。所以我们通过行业组织走访了跟工程机械相关的一些施工单位,邀请他们的采购人员组团来参观展会,向这些海外工程承包企业推介工程机械产品,促进行业产品“走出去”;同时我们还将参展的品牌产品汇总归类,编制了产品采购指南,在展会前即发送至各个主要企业的采购方,提高采购方的针对性,等等一系列推广措施,使得展商取得了良好的展出效果。我们拟在2017年的BICES展中进一步扩大企业参展的规模和观摩质量,预先针对企业在展会中要求重点推介的产品,在展前即与行业的重点用户进行沟通推介,使得行业这些知名企业和重点用户可以预先对接,提高展期的签约率。我觉得这个工作对于促进行业产品走出去还是有作用的,未来我们还将尝试组织行业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办展,以更好地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服务。
主持人周贤彪:行业展会作为走出去战略支援的一部分,乔总他们展览公司在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我既是协会信息工作委员会的秘书长,同时也是信息工作委员会挂靠的单位《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杂志社的负责人。在此我也简单汇报一下我们行业媒体在这方面做的一些尝试。早在十年以前我们就和国际上最著名的一些起重机杂志合作,将国际上的杂志汉化后在中国发行,同时也把中国的内容,中国的一些企业好的故事推荐给他们。我们还成立了传媒联盟,我们做国际杂志社在国内的代理,我们把国内优秀企业好的故事,好的施工案例,好的产品编著完了推荐给他们。这项工作实际上在2014年、2015年取得了非常多的成绩,包括我们合作比较密切的单位,尤其是合作最为密切的中联,我们在网站和杂志上发布的文章,两年中大概就有300多条。
今天来参加论坛的有我们的行业协会、国家有关部门、展览公司、行业媒体等各方面人员,在座的各位嘉宾可以就“走出去”需要大家哪方面的支持提出希望要求和意见建议。也已经走出去的企业为大家分享一下成功的经验。
中重科股份有限公司郭学红副总裁:我们是行业内体量稍微大一点的企业,也是走出去比较早的企业。通过两个案例跟大家做一些分享,刚才有人提到了俄罗斯工业园的合作项目,这个也是一个案例,这是去年5月份,在习总书记的亲自见证下达成的。到去年12月底,为了快速的推进在白俄罗斯的项目的合作,中联的第一批采用白俄罗斯品牌底盘的产品就上线了。当然我们还有更多其他的产品也在推进,现在已经有七款产品已经成功的上线。第二个案例,应该讲国际产能合作不完全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的很多国家基础设施是比较差的,真正的合作是比较难的,甚至有一些国家连最简单的机械制造都做不到。另外一个案例就是2008年,中联并购意大利CIFA公司,并成功的把CIFA的碳纤维技术运用到我们的产品上,解决了我们技术上的一些瓶颈。同时我们在中国又成立了一个工厂,我们叫做厂中厂,把我们在国内制造有优势的,在中国按照意大利的标准制造好以后,再推到欧洲,在欧洲进行销售,品质要求能达到欧洲的要求,但是成本还是中国制造的成本。这两年都在讲中国制造的成本已经很高了,但是我们真正跟西欧比还是有很大的竞争优势。本身那个产品就是我们国内生产的,我们有渠道的优势,有批量的优势,实际上我们做了很多的整合,包括采购平台的整合、生产资源的整合,技术的整合也是不同方式的产能合作。通过两个案例,我认为很多走出去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在国际产能合作方面应该也有很多的发展空间,真正的把不同的优势,不同的资源进行整合,为我所用,这是我的分享。那么希望是什么?我们建议也是呼吁,给海外施工企业更多的支持,提高这些施工企业采购国内工程机械产品的积极,以带动工程机械行业更好地走出去。
北京天施华工国际会展有限公司乔健总经理:对于“一带一路”我想第一个建议,对广大的企业,包括我们展览公司,要清醒地认识到,尽管“一带一路”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但是我们应做到“心要热、头要冷”。“心要热”是我们一定要热情参与,积极抓住这个发展机遇;头要冷,即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走出去遇到的风险还是很大的,特别是目前到海外进行重大项目施工涉及到很大的投资安全、政治风险,尽管这跟我们的制造型企业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一旦重大项目施工暂停,肯定对我们款项的回收会带来影响,这个一定要作为我们走出去考虑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就是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去的时候,一定要换位思考。我们筹展工作中与国外的政府有关部门或者机构谈到“一带一路”时,有些部门认为这只是中国的事情,跟他们国家没有什么关系。所以说我们不能够自弹自唱,要站在国外用户的角度上考虑,究竟“一带一路”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这样才能实现双赢。第三,其他几位企业的领导都已经谈到了,就是我们的产品质量以及服务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保障。在去年6月份我们组团参展的俄罗斯展会上,在新闻媒体发布会上,提问环节中记者提出的问题大部分都涉及到中国企业的产品质量,认为中国产品质量不稳定,有好有差。其实可能是一些在国内不知名的,或者是质量没有什么保障的产品到了国外之后出了问题,但这就影响了一批中国品牌。所以我建议这个问题一定要引起行业的高度注意。
陕西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杨宏军董事长:对照去年中国经济工作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以及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工匠精神,我感觉目前中国的品牌就是缺一口气。刚才各位董事长也提到了品质,品质做好了才是咱们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最根本的保证,也是咱们和国外品牌平起平坐的一个最根本的保证,中国产品才能在国外立足。“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连续五年下滑,“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要发展好,我感觉就是要把品质做好,把企业的负债率降低,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稳步走出去。我们是国有控股企业,做不好的话就是老百姓买单,这样非常不好。只有把企业做好,去库存,品质做好,让企业稳健的发展起来。
河北宣化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周之胜总经理:无论是“一带一路”还是两带一路,我感觉有前途或者是有远见的企业,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好全球布局。不一定是“一带一路”的国家就是我们最理想的,市场在哪儿产品就在哪儿,这是我谈的第一点。第二点,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改革开放的初期,卡特彼勒是如何进入中国的?他们为什么看重中国市场?因为中国要改革开放,他们的判断是对的,所以他们在初期就看好了这块儿市场,就开始向中国输入技术。让中国的客户了解他们的产品,然后在中国建立了大量的零部件合资企业,最后他们的产品大量地进入中国。我相信这个故事可以激发大家向他们学习,一个是我们要提升产品档次,第二,我们也可以把自己成熟的技术向外输出,找到在当地的合作伙伴,这样循序渐进地走出去对我们整个行业是比较有利的。
青岛科泰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姚录廷总经理:走出去对于企业来讲,确实是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情况。中联可以到国外设一个工业园,但是青岛科泰可能设置一个办事处都有一点问题。我们起步的前五年是为别人贴牌做海外市场的,到后来我们自己开始做的时候,实际上当时欧美市场也是进不去的。我现在的做法就是顺着“一带一路”去做这个事情,这样可能会更顺利。对于行业协会我的建议是:因为“一带一路”很长,国家有很多,是不是我们协会先把其中的一些重点的国家和一些比较大的市场,组织我们这些企业先去看一看,了解了解那儿的情况,了解那儿的文化,了解那儿的特点,看看那边需要的产品有没有它的一些特殊性,我们想先去了解情况。
主持人周贤彪:谢谢大家,本场对话到此结束。
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