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返回协会首页|欢迎来到欢迎来到半岛娱乐网官方网站

“中国制造2025--工程机械的责任和担当”主题论坛第一场嘉宾对话实录

2016年04月03日11:12

    2016年3月28日,半岛娱乐网(以下简称协会)第五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在四川省泸州市隆重召开。会议同期,以“中国制造2025--工程机械的责任和担当”、“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工程机械的机遇和挑战”为主题设置了两场分论坛,来自行业各专业领域近40家企业的代表汇聚一堂,共同分析形势、交流破困之道、探寻创新发展之路。

1

"中国制造2025--工程机械的责任和担当"主题论坛第一场现场

    29日上午,在协会副秘书长王金星和协会工程机械维修及再制造分会秘书长李志勇共同主持下,"中国制造2025--工程机械的责任和担当"分论坛第一场高端对话开始。

1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掘进机事业部副总经理张社军、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卓兴建、协会掘进机分会秘书长宋振华、中铁隧道集团专用设备中心副总经理蒙先君、蚌埠行星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姚爱民和北京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盾构分公司副总经理高伟贤等五位嘉宾围绕“中国制造2025--工程机械的责任和担当”的论坛主题就行业关注的热点和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展开深度对话和现场交流。

1

论坛对话嘉宾

    以下是“中国制造2025--工程机械的责任和担当”主题论坛第一场嘉宾对话实录:

    主持人李志勇: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交流有关掘进机产品市场、应用等相关方面的情况。针对目前掘进机械的状况,从刚开始的应用到自主研发制造和其他领域的延伸都有一定的过程。首先请掘进机分会宋振华秘书长介绍一下掘进机械相关的情况。

    协会掘进机分会秘书长宋振华:掘进机械在国内已经涉及各行业各领域,最主要的领域还是在地铁工程上,大概占70%~80%。除此之外,还有引水工程、水利、高速公路、过江隧道,地下管廊方面的应用也刚刚兴起。在高速公路的修建上,盾构机基本为14米级别,而高铁修建采用的盾构机大部分在8米左右,地铁在6米左右。地下管廊使用小型的设备比较多,多在6米以下,4米、3米的可能会越来越多。目前盾构机保有量大概在1000台左右,最早的已经使用了20多年。

    主持人李志勇:您说目前有1000多台的保有量,那近两年国内产量大概是多少?

    协会掘进机分会秘书长宋振华:掘进机分会于2012年成立,当时的统计数据是140多台,2013年为160多台,2014年为180台左右,2015年大概在200台左右。

    主持人李志勇:在座的几家企业有的是制造单位,有的是使用单位。从制造和应用的情况来看,从国、内外需求来看盾构、掘进机械目前的应用会朝哪些方向发展,目前企业对市场又是怎么判定的?

    中铁隧道集团专用设备中心副总经理蒙先君:中铁隧道集团是唯一一家从事施工的企业,非常感谢协会给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随着隧道施工修建技术的提高以及对掘进机使用的掌控,大型掘进机在工程当中的应用肯定是越来越多。下一步,很多城市要开始修建地铁,现在也有很多跨海通道,比较大的铁路隧道如琼州海峡的38公里隧道、超过120公里的渤海湾跨海通道。也有涉及很多雨水工程,比如新疆引河工程,这些项目会大量使用掘进机械。作为施工企业,掘进机械未来5-10年将迎来持续增长的过程,前5年的增长可能会比后5年更明显一些,这是一个大的趋势。

    关于企业怎么应对,表述个人观点:

    首先,作为施工企业来讲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夯实自身的管理基础,全面掌握设备使用能力。现在很多企业并没有把设备完全纳入自己的管理体系,要么拿到项目上是分包形式,要么就是采用劳务分包形式,很多设备操作权并没有在自己的掌握中。二是企业要不断完善或者拓展自己的施工领域,才能在市场占领更多的份额。

    第二,这几年制造企业发展形势迅猛。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大直径的盾构和TBM产品中,和国内的几家企业还有差距,而认识到差距以后必须提高。在比较成熟的6米直径盾构机械领域里,希望几家制造单位能够有所担当,联合起来共同促进、推动国产化核心零部件替代工作。

    第三,零配件供应商的定位要准确,要长远,不能说今天介入这个领域明天投入就见到效果,这不利于国产化的推进。首先制造企业要做到能够接近国外产品的质量,第二是稳定自己产品的质量,第三才是想办法超越,进而全面替代国外产品。

    主持人李志勇:蒙总,你们现在总共有多少台掘进机械?

    中铁隧道集团专用设备中心副总经理蒙先君:中铁隧道集团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保有掘进机最多的企业,已经在手的有80台,不算已经签署合同采购的,预计年底保有量会达到90台。

    主持人李志勇:从预测来看,你们估计高峰期台数能达到多少?

    中铁隧道集团专用设备中心副总经理蒙先君:从未来发展来看,希望业主能给企业更多的机会,估计会超过100台。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掘进机事业部副总经理张社军:就行业发展方向来看,作为掘进机制造企业来说,目前工程机械整体发展形势不是太好,掘进机占的市场份额比较小,一年200台左右,产值大约在100亿元。但是掘进机的发展这几年却呈现了上升的势头。根据国家的政策,还有这几年在基础建设领域的持续投资,在铁路、水利、市政公路、轨道交通、地下管廊,包括矿山领域不断投入。掘进机行业的发展前景应该呈现稳增长的态势,但是量不会太大。掘进机企业要练好内功,加大设计、研发、服务方面的投入,努力设计出更适合市场、更适合用户要求的掘进机产品,要把品质放在第一位。从盾构发展趋势来讲,“十三五”以后可能会朝着大埋深、高水压、长距离、大直径,甚至包括15米左右的盾构、异形断面的盾构方向发展,对此要加大研发力度。

    另外还有几个短板需要弥补。第一是操作智能化,比如利用土压加快盾构的速度。第二是国产化,关键是零部件的国产化。盾构厂现在最基本的东西就是标准件,螺组目前基本采用进口,虽然标准件不享受国家免税优惠政策,但是还是要进口产品才能弥补短板。

    主持人李志勇:针对市场需求,卓总您怎么判定,努力的方向在哪里?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卓兴建:关于市场有几个数据,从地铁方面来说截止到2015年39个城市有地铁建设,可以预见未来几年这个工程可能会越来越庞大。现在包头、嘉兴、绍兴等城市都有地铁的规划。昨天看到“十三五”规划里说到,截止到2020年新建地铁里程达到7000公里。铁路方面,“十三五”期间有2.3万公里铁路的建设规划,国内也有大规模的饮水工程,比如南水北调等,这些项目都非常庞大,要用到大量的TBM来施工。在综合管廊方面,目前有36个城市在进行综合管廊试点,国家最近两年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鼓励大家进行建设。对于中铁装备来说,对地下管廊的预期有足够的重视,专门成立了地下空间研究院,最终的目的是研究新工法、新工艺来产生新装备,用新装备来支撑新工法、新工艺。

    协会掘进机分会秘书长宋振华:关于市场需求稍微给各位泼一下冷水,大家都觉得全国各地都在建地铁,认为盾构新机需求量很大。上海的第三轮地铁建设,从2015年开始到目前所需要同时推进的盾构机数量为60多台,只有10台是新采购的设备,其他全部是经过改造的二手盾构机,现在时兴的说法就叫“再制造”。

    北京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盾构分公司副总经理高伟贤:刚才说到企业对市场的定位,对于掘进机行业来说,整个市场是方兴未艾的,竞争很激烈,形势非常严峻。对于掘进机市场来说,中国市场也就20年的历史,自己的制造也就十多年的历史,历史很短。如今整个盾构领域年产量200台左右,企业甚至已经出现了库存闲置。

    主持人李志勇:结合“中国制造2025”或者“十三五规划”,下一步要解决的难点在哪里?刚才也说到关键部件,首先请姚总谈谈您的看法。

    蚌埠行星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姚爱民:盾构机的国产化,前两年总是底气不足,因为核心关键零部件还是靠进口,螺栓为了保证质量也靠进口。国家改革开放30年,真正的工业发展是2003年以后,也就是最近10年左右。而盾构机,它是科研程度和高科技含量比较高的综合设备,作为施工企业和设备厂商选择世界上一流的零部件产品这是无可厚非的。关键是,作为国产零部件企业应该怎么迎头赶上,怎么做好配角,怎么赶超国外竞争对手?2013年和中铁隧道专用设备中心研究盾构机改造,到今年也有三年时间了,这三年收获很大,感想也很多。国家工信部给我们认定成盾构机再制造的第二批试点单位,又颁发了盾构机鉴定证书,给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完全可以替代进口。协会也给了“试点单位”、“示范地”这样的荣誉称号,也得到了主机厂家、施工厂家、设备使用厂家的认可,通过这些感觉责任重大。目前重点是在新的热处理手段这块来保证盾构机不罢工,也正在研究做一个储备,下一步产品就会出来,提前把零部件里面装好通信芯片,使它在异常时候能够利用远程监控提前发现知道设备运营情况,通过大数据来分析。智能化、机械化这些都是研究的方向。

    主持人李志勇:说到产品提升的方向,觉得还是要从应用角度来提要求。盾构机械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用户的痛点到底在哪里?如何解决?有请蒙总来讲一讲。

    中铁隧道集团专用设备中心副总经理蒙先君:关于产品,最重要的是质量稳定。国内很多企业做这个工作的时候,质量前期还可以,后期质量会存在波动和不稳定,所以想取代进口可能会比较难。对于施工企业来讲,一旦核心零部件出现了问题,周期一定很长。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掘进机事业部副总经理张社军:“十二五”期间,掘进机设计制造的水平还是处于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阶段。但是“十三五”要突破,举例来说,生产的第一台泥水平衡盾构,当初设计出来之后应用在沈阳地铁,速度很快,各项指标都较高,月掘进纪录都创造了沈阳地铁的纪录。后来中铁十二局本来要买2台,但因为施工周期缩短只买了1台,为其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掘进机本身就是个性化很强的产品,要根据工程对象量身打造和定制,到兰州也做了一些针对性改进和设计,但是使用效果不理想,中间遇到了一些困难,尤其又要穿越黄河,这是要寻求突破的点。刚把国际先进技术掌握,客户又提出了新的需求,这就是面对的更大的挑战。

    中铁隧道集团专用设备中心副总经理蒙先君:就是以工程为中心来设计设备。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卓兴建:在关键的零部件的选择时非常慎重。“国产化”这个工作肯定要做,必须义无反顾支持这个工作。“十三五”期间,从整机来说,大直径这方面要下功夫,比如大直径托压平衡。从一些关键技术角度来说,很多技术是需要突破的,包括大直径技术、高水压下密封技术,这些都是现在要急切解决的核心技术。

    北京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盾构分公司副总经理高伟贤:提了一个新的理念“零部件国产化”,在国内采购,这样能快速满足施工要求。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希望主机厂家和配套厂家一起合作攻关克难,把自己的共性技术解决好。“国产化率”这方面目前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大家共同努力。

    主持人李志勇:盾构产品涉及改造和再造的问题,并且盾构的再制造刚开始做是从用户开始起步的,比如中铁隧道,有请中铁隧道蒙总简单谈谈一些情况。

    中铁隧道集团专用设备中心副总经理蒙先君:今年工信部授予中铁隧道集团“再制造试点单位”,是唯一一家施工企业入围。从2012年到现在做了3台再制造设备,目前已经经过验证,使用效果非常好,最短的一台掘2.5公里,最长的一台掘3公里。企业一直秉承三个原则:第一是市场需求,第二是自己需要,第三是设备的机况,对每台设备进行评测。要把再制造工作要作为头等大事。

    蚌埠行星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姚爱民:根据中国国情,盾构再制造是所有再制造当中最值得推广的,因为它的价值很高,真正磨损的需要更换件较少。再制造是否应该有一个定义或者标准?如果简单的再制造容易造成许多误解,比如轴承的侧隙,这个东西是否必须要更换呢?应该定一个标准。再有就是对再制造的宣传,应该按照5000小时计算寿命还是按照1000小时?再制造的标准应该尽快出台。

    主持人李志勇:请宋秘书长做一个小结。

    协会掘进机分会秘书长宋振华:行业协会的作用就是在发热时稍微浇一点水,在低谷时能够打打气。行业协会主要就是信息统计,因为各企业都是靠信息来制定自己的发展策略,所以信息统计很重要,信息统计好了才能供行业企业使用。说到标准,咱们国家有国家标准,行业有行业标准,协会有社团标准,社团标准第一是快,要能根据企业需要来制定标准,不是因为需要制定标准而制定标准。

    主持人李志勇:谢谢宋秘书长,谢谢大家。

友情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