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生,共谋行业高质量发展
2018年04月13日01:41
2018年4月11日~14日,在全行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业发展逐渐步入上升轨道的大好形势下,以“新时代、新理念、新作为”为主题的半岛娱乐网五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届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在被誉为龙城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西省柳州市盛大开幕。
来自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各有关方面的30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分析行业形势,探讨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寻求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之道。在“十六届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国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培国以“合作共生,共谋行业高质量发展”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国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培国作《合作共生,共谋行业高质量发展》主旨发言
以下是吴培国董事长演讲实录:
阳春三月,龙城柳州,万物并秀。很高兴与各位同仁齐聚一堂,参加“新时代•新理念•新作为”的主题论坛,共同探讨新时代下工程机械行业的未来发展。2018年的柳州与2016年的泸州真是大相径庭,2016年3月,我在泸州以“拥抱行业发展的又一‘春天’”为题做了主旨演讲,自2016年四季度开始行业出现整体回暖,2017年更是高歌猛进,我们欣喜地看到,行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出现了诸多转变。
一是行业各企业普遍实现了产品销量上涨,利润全线飘红的喜人业绩。根据协会2017年重点联系企业统计数据,利润总额99.7亿元,同比增长476.6%。其中上市公司利润总额预计达到50亿元,产品销量同比平均增长超过40%,挖掘机、起重机增幅实现翻倍。
二是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行业市场份额集中度提升。随着国家“三去一降一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行业企业纷纷进行去产能、调结构、强创新、补短板,同时,一些规模较小、技术较弱的企业,逐步退出市场或调整方向,行业市场份额逐渐向龙头企业倾斜。
三是行业企业风险管控逐步增强。经过上轮周期性调整,特别经过近6年寒冬的肆虐,行业企业开始抛弃过去增量市场中寻求规模发展的思路,摒弃赔本赚吆喝、零利润打市场的做法,更加注重经营质量和风险管控,通过生产调整、严格商务政策、减少资本支出等手段,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改善。
但行业发展的春天真的来临了吗?现在这种行业发展的局面是否可持续?
我的观点是,行业要实现可持续,步入四季均如春,必须要形成行业“合作共生和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格局。
合作共生是通过彼此之间真诚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目标。当今世界,和而不同,合作是主旋律,共生即共同成长是最终目标。行业企业是相互依存、彼此融合的利益共同体,合作共生更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搞以邻为壑、零和游戏无助于行业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在新时代的主旋律,也是工程机械行业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因此,在新时代中,行业需要有“合作共生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新作为。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合作共生,共谋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新时代工程机械行业要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
党的十九大指出,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的认识,是理解把握中国经济的一把“钥匙”。掌握了这把“钥匙”,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制定发展思路和政策,各类市场主体就能够更好地抓住机遇,实现自身发展壮大。
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发展战略。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三个转变’”的指导思想就是工程机械行业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经过多年高速增长后又经过了断崖式下滑,经历“过山车”的工程机械行业如今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按照十九大精神推进工程机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合乎规律、符合实际,更是大势所趋。因此,新时代工程机械行业要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二、高质量发展新理念下工程机械行业企业要有新作为
各位同仁,时间过得很快,暮然回首,2011年至2016年行业寒冬的刺骨之痛仍如芒在背。虽然2017年行业强势反弹,各企业财务报表利润数据亮眼,但行业面临的诸多问题依然存在,行业发展的现状总体上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尚存较大差距。
一是产品品质尚未达到世界一流。产品的可靠性、耐久性等质量方面与世界一流尚存在差距。据行业质量工作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同类产品使用寿命和平均失效间隔时间(MTBF)均为国外产品的1/2。相信2017年我们都在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在原创性及基础性技术研究,在智能化技术应用等多方面,与世界知名品牌相比差距更为明显。
二是企业本质竞争力亟待快速提升。最新公布的2017年全球工程机械top50排行榜中,传统的美、日、德系三大阵营,经过数年整合洗牌已经变为美国、日本、中国的“新三级”格局。其中中国拥有最多家企业入围,共计12家。销售额高达163.88亿美元(提升1.69个百分点),总资产也高达472.13亿美元,在所有国别中排名第3。但运营质量与国际优秀企业相比差距甚远:其中营业利润为-3.63亿美元,是营业利润唯一亏损的国家。平均资产回报率为-1,75%名列倒数第2,国际化指数为10.6%名次垫底。
三是应收账款占比高企,增产不增收。从行业上市公司近7年应收账款、营业收入的变动情况来看,在营业收入从2012年开始大幅跳水的背景下,应收账款却一路上升,近几年基本稳定在800亿左右,同时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从2011年一路上涨,在2015年达到最高峰,近两年虽逐步回落但平均仍高达80%左右,个别企业高达100%以上。2017年以来,在行业规模与营收同比大幅增长的同时,应收账款和企业库存并没有明显下降,多数企业现金流依然紧张,增产并没有完全转变为增收,经营隐忧并未彻底去除。
四是资本市场未认可行业周期反转。从近几年行业主要企业股价走势情况来看,当前资本市场并未认可工程机械行业的周期反转,主要企业股价相比历史高点仍处于低位徘徊。工程机械企业价值与未来预期未能体现。
五是行业倡议不能有效落实。回顾对照2016年1月14日11家中国工程机械领军制造商联合发布的行动宣言,我们究竟落实了多少。当前以规模取胜,不惜手段争当行业老大的传统经营理念依然在主导着我们整个行业。零首付重现江湖,采取化巨资买断供应链,控制关键零部件等想独霸行业资源,包打行业天下的行为,既损害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最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些问题有些是行业长期存在的,有些是当前发生的,每每此时,我常常想起《论语•季氏》中所言:“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走向高质量的发展是我们在座各位的使命和担当,我们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更不能成为自己的掘墓人。
走进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中,工程机械行业应有自己的使命,需要我们登高望远,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需要改变当前固步自封,恶性竞争的局面,需要继续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需要我们携手共进,深化行业命运共同体意识,合作共生,共谋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共创行业新时代。
各位同仁,经过行业断崖式下滑的洗礼,站在新时代万紫千红的春天里,看到历经寒冬后仍然熟悉的面孔和企业的名字,我们是幸运的,我坚信,只要我们痛定思痛,认真践行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我们就一定会以新作为开创行业发展新时代。
三、新时代国机重工坚持合作共生高质量发展不动摇
国机重工重组已有7年时间,虽身不逢时,但我们始终发扬国机集团倡导的“不畏艰难、务实行动、争取胜利”的“丹棱精神”,始终践行“创新、自强、合作、共生”的公司核心价值观,始终贯彻“与行业共进、与国机共荣、与客户共赢、与员工共享”的“共生”文化,找到了一条符合国机重工实际的发展道路。在新时代的现阶段,我们将继续坚持合作共生的发展理念,继续为高举好国机集团工程机械业务发展大旗,成为行业中一支重要骨干力量,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1.着力打造SINOMACH品牌,创中国高端品牌
SINOMACH是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的标识,也是国机集团面向全球着力打造的高端品牌。SINO代表“中国”;MACH代表“机械”。借此机会要简要介绍一下国机集团。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1997年1月成立,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世界500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0年来,营业收入从300亿元,达到2017年2861亿元,利润总额实现112.3亿元,成为中国机械工业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业务链最完善、研发能力最强的大型中央企业集团,多年排名中国机械工业百强首位。
国机集团对内,着力打造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机械装备平台,于2013年、2017年分别以重组和整体并入的方式重组中国二重、中国恒天集团,未来还将更多企业加盟。对外,在“再造一个海外新国机”发展目标的指引下,创新“走出去”模式,主导建设了中白工业园,在“一带一路”沿线中的48个国家,已完工或正在执行的有773个项目,合同金额736亿美元,为促进所在国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增进相互友谊,实现合作共赢做出了贡献。
国机重工是国机集团系统中第一家以SINOMACH作为产品品牌的企业,“因为打国机品牌,就代表中国机械。”七年来,我们本着落实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新要求,围绕打造国机SINOMACH高端品牌的定位,积极实施精品工程,提高产品内控标准,大力开展质量提升,强化SINOMACH品牌建设,加大SINOMACH品牌宣传,2016年,旗下常林、洛建、鼎盛、长江四大传统品牌实现了SINOMACH一体化。
站在发展的新起点上,我们将继续以SINOMACH品牌建设构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品牌,推动企业发展迈上更高台阶,为“百年国机”目标实现和打造工程机械行业中国高端品牌贡献力量。
2.着力淘汰落后产能,打造细分领域经典产品
国机重工在行业低谷期间甚至在出现大幅回暖的状况下,一直深入贯彻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处置盘活低效无效富余资产,主动调整压减投资规模,积极有序推进三项制度改革,人员瘦身已达50%以上;坚定工程机械装备制造的立司之本,围绕不求做大唯有做优做精的目标,确定工程机械的发展定位,聚集优势资源和力量,着力提升主导产品核心竞争力。
3.着力创新商业模式,实施“走出去”战略
紧紧围绕装备制造延伸的工程贸易业务和服务业务等新兴业务,以工程装备为基础,形成了“以工程项目带动工程装备、以工程装备促工程项目”的发展模式,为行业发展新模式探索道路。国机重工2017年实现了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3%,工贸业务同比增长97.15%,新兴业务规模贡献度上升到56.8%。成功签订执行了27亿元埃及农业温室大棚工程项目、53亿元伊朗铁路建设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有效拉动了工程机械装备制造走出去。
4.着力“共生”文化建设,与行业共享发展成果
国机重工重组以来,坚持顶层设计,本着赓续传统,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探索来自不同母体的企业文化融合,以文化融合为主线,以形合、资合、人合、情合为路径,形成了“与行业共进、与国机共荣、与客户共赢、与员工共享”的共生文化体系。特别在行业困难时期,全体国机重工人坚持理想、坚定信念、坚守阵地,以信心、决心、恒心和发展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国有企业是六种“力量”的讲话精神。
未来,在推进国机重工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国机重工作为中央企业集团,将会始终牢记“装备世界,创造价值”的发展使命,坚持“诚信为本、品质为精、机制为魂、适而致远”的经营理念,愿与行业同仁携手共进,也欢迎行业中的有识之士来共建、共享SINOMACH这一高端平台,我们将会一如既往地与社会各界广泛合作,全心全意为相关方提供优质服务,乘着新时代的东风,扬帆远航,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企业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我坚信,只要我们精诚团结、合作共生、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实现装备世界梦想的步伐!
市场动态
更多>>行业展会
bd官方网站